2023年2月21日上午,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齡智庫專家委員會舉辦的以“人口負增長應對之策”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大廈召開。
出席會議的有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劉維林會長、姚遠副會長和張勁松副秘書長,還特別邀請了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杜鵬教授,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陸杰華教授,中國老齡協會事業發展部李志宏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馮文猛研究員,學會公益志愿分會主委、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陳功教授、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養老與保障研究室林寶主任等六位著名專家以及來自媒體、企業和學會相關分會的專家領導40多人。會議由姚遠副會長主持。
會議首先請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長劉維林致辭。劉維林會長指出:本次研討會主題是“人口負增長的應對之策”。這個主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很有現實意義。劉會長用人口數據對我國人口負增長現象及60多年來人口變化狀況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認為人口負增長具有人口變化的必然性、客觀性,對于這一現象需要辯證地認識,采取兩點論的觀點。劉會長提出,“人口負增長應對之策”要放到積極應對老齡化戰略大格局當中來應對;要放到促進中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這個格局當中應對;要放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大格局當中來應對。老齡智庫專家薈萃,有責任、也有能力對這些重大現實問題發表我們的意見,提出我們的政策建議,對國家應對人口負增長發揮應有的作用。
會上,六位專家對“2023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2022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11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85萬人”這一現象,從對人口負增長的認識、人口負增長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口負增長與老齡社會治理、人口負增長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人口負增長的應對政策等方面進行了分析與論述。專家的報告,觀點新穎、視角獨特、內容豐富、亮點紛呈。
專家們回答了“如何認識人口負增長?”和“如何應對人口負增長?”兩個主要問題。在對人口負增長的認識上,專家提出認識的客觀性、辯證性、具體性。客觀性是指我國人口負增長的出現是人口變化的必然。國際經驗和我國曾經出現的人口負增長現象說明,人口負增長是一種客觀現象,反映了我們國家重要的轉折;辯證性是指用兩點論看待我國人口負增長,既不能輕視和過于樂觀,也不能過于悲觀,要辯證地認識人口負增長現象,科學地處理人口負增長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具體性是指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中國的具體實踐認識和應對人口負增長現象。在應對人口負增長現象上,專家提出了諸多建議。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聯系的整體的,將應對人口負增長與國家發展大局聯系起來,與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聯系起來,與踐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聯系起來,與推動人口發展聯系起來,使人口負增長成為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二是建立成體系的應對之策,形成包括社保、醫保、家庭的支持、農村,人力資源,還有戶籍改革、教育、鄉村振興等在內的完整的對策體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很好地應對人口負增長,使人口負增長的挑戰轉變為發展的機遇。
本次會議同步在快手平臺進行全網直播,累計在線百余位觀眾共同觀看了會議,會議取得了良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