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2023中國老年慢病大會在上海虹橋祥源希爾頓酒店隆重召開。大會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主辦,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技術指導,AGING RESEARCH雜志社和中國預防醫學雜志社技術支持。大會以“科學防治慢病,助力老齡健康”為主題,將慢病管理與老齡健康貫通融合,在兩天會期中設置開幕式、主旨報告、圓桌論壇和19個專題論壇;發布老年慢病防治促進行動和老年慢病管理系列指南;展示2023中國老年慢病大會征文獲獎名單。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陳群,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會長、大會主席劉維林,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大會執行主席季光,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研究員、大會執行主席吳靜,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大會執行主席高和出席大會;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可冀、陳凱先,中國工程院院士樊代明、邱貴興、張伯禮、詹啟敏、賈偉平以親臨現場或視頻寄語等形式,對本次大會給予了大力支持;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國家項目專員姜曉朋,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悉尼大學、中國臺灣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上海健康研究院等30余所國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學者;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60余家醫療機構專家;全國各地70余位疾控中心慢病所負責人、地方衛健委代表;以及主辦方代表等200余位國際國內慢病界知名專家、學者和相關政策制定與決策者匯聚一堂,共同分享170余場相關報告,涵蓋老年慢病領域130余個熱點、痛點、難點問題,重點探索我國慢性病管理與慢病防治的策略和方向,特別關注老年人群慢病問題,并致力于增強老年慢病學科和人才隊伍建設,從老年教育與老年健康、老年人慢病現狀、挑戰及管理、醫學發展的整合與思考、中藥學傳承創新、老年人健康保障等多個角度出發,開展一系列具有探索性、前瞻性和引領性的科研成果與創新實踐的分享。大會也得到央視網、中國新聞網、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報、解放日報、東方網等百余家媒體給與廣泛報道和深度專訪,并在多平臺上全程直播,對我國老年慢病防治與管理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與傳播作用。
?
應國策 謀全局
?
會議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武術隊中醫健身運動表演中拉開帷幕。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會長、大會主席劉維林在致辭中指出,快速發展的老齡化使我們面臨眾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長壽不健康的短板突出,老年慢病高發。為此,中央制定并實施了健康中國戰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提出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通過實現健康老齡化,有效地應對人口老齡化。本次大會是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學會貫徹落實黨中央“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的具體體現,是學會使命與社會責任的擔當。老年慢病防治任重道遠,我們要始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中西醫并重、落實在基層,問題導向,科學防治的原則,釋放更多精彩紛呈的學術內容和研究成果,激發新的思想和創意,加強交流和合作,為我國老年慢病防治提供全面科學的解決方案。
?
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大會執行主席季光在致辭中表示,我國正處于由快速老齡化向深度老齡化邁進的階段,多種慢性病并存成為影響老年健康的主要問題。應對慢病挑戰,需要全社會各行業共同努力,需要生命科學、醫學科學、中醫藥學、人工智能大數據、人口社會學等學科交叉,創新中國醫學發展模式,為慢病防治提供中國智慧,書寫中國答案,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
?
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陳群在致辭中表示,希望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與上海中醫藥大學共同發揮學術團體的專業優勢和中醫藥創新發展的優勢,加強交流合作,推動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況改善,持續提高老年群體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他希望本屆大會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激勵更多機構和組織參與老年事業,進一步深化科學研究,形成先進的手段,為上海和全國的老年慢病工作貢獻力量。
?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國家項目官員姜曉朋在致辭中強調了三個關鍵詞,一是轉型,積極應對老齡化需要整個社會的轉型,這超越了衛生部門和衛生服務體系,需要采取全政府和全社會的方式推動。二是研究,推動這種全方位的轉型,我們還需要很多證據、很多跨部門和跨學科的聯合研究來支持決策。三是創新,信息技術和手段不斷涌現,但是如何確保這些創新能夠使老年人同樣受益、不被落下,需要大家的共同關注。
?
開幕式上首先發布了老年慢病防治促進行動。2023年3月21日,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與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正式啟動該行動,以老年慢病防治5項標準編制和采信為抓手,以助力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工作為核心,以學會資源為平臺,取得階段性成果,助力實現健康老齡化。
第二項發布老年慢病管理系列指南,涵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管理指南》《老年2型糖尿病慢病管理指南》《老年慢性失眠慢病管理指南》《老年骨關節炎慢病管理指南》《老年骨質疏松癥慢病管理指南》《老年前列腺增生慢病管理指南》《苓桂術甘顆粒臨床應用專家共識2023》。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會長劉維林、副會長高和,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季光以及編撰專家代表共同啟動發布儀式。
?
大會共計收到811篇論文投稿,圍繞慢病管理相關政策與研究、慢病相關流行病學研究、慢病臨床醫療、康復、護理及照護相關領域研究、老年慢病多學科融合典型病例等十余個主題開展了大量研究。其中,優秀組織獎7家單位,一等獎13篇,二等獎19篇,三等獎33篇,優秀論文獎48篇。會上對獲獎論文進行展示,部分獲獎論文作者將在分論壇上分享學術成果、交流經驗與心得。
聚權威 論觀點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中醫藥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陳凱先在《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創中國新醫學之路——中醫藥學傳承創新的實踐和思考》發言中,圍繞多學科交叉推動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的這一主題,闡發了學習和貫徹習總書記關于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系列重要思想的重大意義,分析和論述了中醫藥學在當代的重要價值和作用。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抗癌協會理事長樊代明發表題為《醫學發展的整合與思考》的主題演講。他認為,醫學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貢獻,但也面臨著挑戰,需要改變思維方式,整合醫學的出現是對傳統醫學的補充,通過綜合各種醫學方法和理論,可以更好地應對健康問題。中國提出的整合醫學獲得了國際認可,其目標是構建整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解決健康問題。此外,改變生活習慣對預防和治療腫瘤起著重要作用。
?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長賈偉平以《大健康時代的慢病管理》為主題,提出慢性病防治要從僅治療患者的生理癥狀與疾患,到基于患者的社會、心理、環境、個體化危險因素提供多維度、全程化、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模式轉變,重點介紹了慢性病防治管理模式的轉型案例和大數據推進醫防融合式糖尿病全程管理經驗。
?
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吳玉韶發表題為《學習是未來最好的養老——老年教育與老年健康》的主題演講。演講中,他提出了“強化六個健康老齡觀”的理念,強調學習是最佳的養老方式。這是一種更積極、主動和經濟的養老選擇。他指出,提升健康素養是老齡健康亟需的重點,而健康教育是關鍵。老年教育應轉型為更具賦能性的發展模式,以在健康老齡化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研究員、大會執行主席吳靜在《我國老年人健康狀況及應對》中指出慢性病是我國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她深入分析了我國老年慢病狀況和相關數據,并提出了綜合的應對方案。她強調,要重視老年人健康狀況與應對策略的重要性,包括關注身體功能障礙和心理問題的篩查與早期干預,預防老年人失能,關注口腔健康,并重視老年人群傷害的預防。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為抓手,加強慢病管理和老年健康管理,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
解放軍總醫院第二醫學中心心血管科主任醫師、教授李小鷹發表題為《老年慢性共病的科學管理模式》的主題演講,提出老年患者的重要特點是多種疾病共存,老年人因器官衰老、生理功能減退而易患多種慢性病,伴隨著全球老齡化的快速進程,共病的患病率隨增齡而增加,已成為威脅老年人群生存與健康的重要隱患,是目前全球醫療關注的熱點之一,也是當前老年醫學面臨的重大課題之一,并分享老年共病患者的管理模式等經驗。
?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在《從醫保制度改革看老年人健康保障》演講中強調,應通過制度改革來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實現從治病模式向健康保障模式的轉變。這需要改變公立醫院的投入機制、運行機制和分配制度,以促進醫保、醫療和醫藥的協同發展與治理,構建一個高質量、低成本、高效率且可持續的健康模式。
?
上海健康醫學院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周亮在《踐行人民至上 探索老年主動健康智能科技應對》的演講中指出,人口老齡化是21世紀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重要議題。隨著智能科技與醫學的交叉融合,我們需要探索適應健康中國發展的新型“生物-心理-社會-環境”醫學模式,并構建基于現代科技手段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體系,以滿足人們在不同階段的健康需求。在這一過程中,建立新業態下的全鏈條主動健康生態群勢至關重要。這將有助于推動老年主動健康科技的發展,滿足老年人群體的健康需求,并為構建全面、全民參與的健康服務體系奠定基礎。
?
暨南大學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教授陳國兵在《人體免疫衰老表型、機制及應用》演講中指出,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健康亟需更多關注與研究。在這方面,免疫系統的變化尤為重要。研究人員發現衰弱特異性單核細胞的存在,同時也揭示了NEAT1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此外還建立了一種衰老抗原特異性T細胞檢測平臺,并應用于實踐中。這些研究成果提示了人體免疫系統在衰老和衰弱過程中的變化,并發現了潛在的分子標記物,為進一步推動老年人主動健康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和理論基礎。隨著中國老年人口的增加,這些研究對于改善老年人的免疫健康狀況以及提供相應的預防和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
復旦大學營養系主任、教授高翔認為,對于老年人來說,睡眠障礙是影響非常大的疾病,68%的老年人都存在睡眠障礙。他從三個方面解讀了《營養、睡眠與生物節律》,第一是通過不寧腿綜合癥如何影響睡眠,第二是通過總體睡眠質量談睡眠如何影響飲食行為;第三是節律和營養的關系。
?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呼吸科副主任、教授徐波研究了老年慢阻肺的多個方面,包括慢阻肺流行病學和疾病負擔,老年人呼吸系統生理特點及在慢阻肺發病中的作用,老年慢阻肺診斷、分期與評估,老年慢阻肺穩定期的管理,老年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管理,老年慢阻肺合并癥,老年慢阻肺的肺康復訓練,對老年慢阻肺的綜合治療和管理等方面對《中國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診治和管理》進行分享。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馬晶做《整合醫療服務體系 探索醫防融合慢病防治新模式》的發言,分享了一些臨床案例,并提出了傳統醫療模式的兩大浪費問題:過度醫療和太晚治療。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突破傳統醫療服務的局限性,基于科學證據的醫療實踐、加強早期診斷和干預,以及利用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來改善醫療決策和資源利用,提升服務質量,促進鄉村醫療發展。
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教授馬晶做《整合醫療服務體系 探索醫防融合慢病防治新模式》的發言,分享了一些臨床案例,并提出了傳統醫療模式的兩大浪費問題:過度醫療和太晚治療。解決這些問題需要突破傳統醫療服務的局限性,基于科學證據的醫療實踐、加強早期診斷和干預,以及利用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來改善醫療決策和資源利用,提升服務質量,促進鄉村醫療發展。
匯合力 促健康
?
作為大會首日最后一個環節,圓桌論壇以“整合各界力量,助力老年健康管理”為主題,由暨南大學基礎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教授陳國兵主持,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大會執行主席季光,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大會執行主席高和,內蒙古自治區綜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王文瑞,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呼吸科副主任徐波,北京市豐臺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李潔等7位領導,從疾控、臨床、中醫、企業等角度,圍繞融合、創新與賦能,分享老年健康管理服務的問題、困難、挑戰和機遇。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疫病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中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谷曉紅,上海中醫藥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季光,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姚遠,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高和,上海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舒靜,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老年室副主任尹香君共同承擔了會議的主持工作。這一出色的團隊匯聚了老年學和老年醫學領域多位權威專家,為會議的高效運行和專業導向提供有力保障。
大會設立了19個專題論壇,7月2日在快手、視頻號、微博、中國知網、醫會寶、CCMTV等平臺全程直播,涵蓋中醫健康管理、老年慢病中醫藥防治、老年神經疾病、老年腫瘤與腫瘤康復、老年精神心理睡眠、安寧療護探索、老年運動健康、老年營養與免疫力、骨質疏松和骨內科建設等領域。截至7月2日16:00,大會直播觀看量超過100萬人次,預計后期大會專題報道和相關視頻瀏覽量將覆蓋300萬人次。
這些專題論壇集結理論探討和實踐案例,對提升我國老年慢性病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社會意義。
?